华师双语校长龚德辉:教育面向未来,而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
有人说,一朝做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无限循环的人生。然而对于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的龚德辉来说,Copy & Paste不是她的人生模式,带着“学为日进”的情怀追梦才是。
文 | 高硼 图 | DuVision
身后是过往经历积累的成就,面前是全新的领域等待探索,左右是朝气蓬勃的团队并肩开拓。作为一位“非典型”的国际化中国校长,龚德辉身上融合了多种形态的教育从业背景。
创立华师双语三年多来,她依靠明确的办学目标,清晰的办学思路,坚定的教育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许多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而这所被她誉为“收山之作”的K12双语学校,也被这份用心与精心,描摹成一幅“前景可待,未来可期”的理想蓝图。
教育是未来时
应面向每一个独立个体
龚德辉当过乡村教师,做过百年老校的校长,又从体制内的市重点中学转至一额难求的双语学校任职8年。在原本可以享受过往成就的人生阶段,她又坦然翻开新的篇章,创办了这所“影响世界的中国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探索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路径。
“过去的三年充满了艰辛、挑战与愉悦、自豪。”龚校长说,“我来到华师双语,就是为孩子的未来设计当下,让他们拥有即便到了不惑之年仍能支持自己自如发展的力量。”
资深教师的有利条件,就是有大量的学生案例可以分析。她时常观察那些过去评价体系中的优秀学生,在今天的生活中是否依然主动而幸福。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反倒是一些当时并不怎么“优秀”的孩子,如今却发展得非常好。龚校长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教育趋向于关注那些在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人,而忽略被淘汰者有关。
“教育的本意是帮助每一个孩子获得改变,支持他们成长。”在龚校长看来,当升学成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便会忽略孩子是以什么去从容而快乐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事实上,孩子对某一个领域的热爱,以及支持他这种热爱的全面而广泛的学习,才是他们适应未来的根本。
从端点出发
用连贯体系做全人教育
与“赢在起点”的主流风气不同,华师双语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印证了龚校长“从端点出发”的教育主张。以小学部为例,学校注重的是孩子是否热爱阅读、是否享受运动、是否懂得倾听能大胆提问,甚至是否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因为这些就意味着孩子的家庭是否有学习的氛围、孩子是否能直面困难、是否善于思考、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都是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及成功的学习者的出发点。
作为一校之长,龚校长更倾向于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办教育”而非“办学校”。在她看来,培养学生,需要帮助他们实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这两个目标不能存在冲突,更不能互相牺牲,因此学校需要有一个整体设计的思路。她认为:“传统的分段式教育,使我们忽略了段落衔接之时孩子跨越学科、跨越心理、跨越模式间的衔接。”而作为一所K12学校,华师双语恰恰具备了将后续问题前移考虑的条件。学校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和认知规律,设计出每个年龄段最适合的学习体系,将不同学段结构化,彼此形成逻辑,在起点就设计好了对应的结果。
华师双语的定位是让中国学生走向世界,而全球一流人才的选拔无一不注重全面的人格。也正因为此,华师双语很自然地就将全人教育作为了育人目标,而摒弃了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牺牲了他们的快乐和健康的传统教学质量标准。“如果把全人教育作为质量标准去设计,你的评价就会趋同于这样的标准。”龚德辉非常笃定地说。
校长最大的责任
就是让每个孩子获得他想要的资源
华师双语为什么能在一建校就饱受瞩目,又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就稳步实现多项目标?听龚校长介绍了学校的顶层设计、课程设计、师资及资源配置后,我们找到了答案。
从顶层设计来看,华师双语落地三年,设计了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标准、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并积极引入其他经济实体服务于教育。在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大教育、小行政”的模式,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行政消耗,一切资源优先供给给教学。学校分设科学、人文、艺术、体育四个学院,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为了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学校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国际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规定的必修课提高教学效率,选修课则全部选取最精当的经过审查的海外教材,给予孩子不同的养分。到目前为止,华师双语已开设古诗文、走进博物馆、乐高机器人、Fluid Art Club、橄榄球、立体书制作、第二外语等超过120门选修课程——这一数据令人惊叹!
学校不仅将艺术、体育设为必修课,还将其列入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这从别具一格的校园设计中就得到了体现——楼道里学生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操场上难得一见的硕大玩沙池和天空般湛蓝色的泳池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龚校长将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放在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和资源的整合上。她钟爱于倾听各个年级学生的座谈,这样的过程让她发现了孩子个体间的大不同,也让她越发意识到教育资源调配个性化的重要。
她亲自为学生寻求方方面面的资源,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前院长朱晓明担任执行主席,聘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指导学校的学术发展、学生发展和教研科研,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教授Robert Merton,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骆利群等这样的“大咖”。
在艺术教育方面,有30名长笛学生将有机会在年底登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与现任德国柏林爱乐乐团长笛首席、世界排名第一的长笛演奏家E·帕胡德共同演奏音乐会开场第一曲目。
而在校际合作、国际交流上,华师双语还与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日本镇西高等学院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缔结姐妹学校;与加拿大国际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际教育,助力优秀学生进入加拿大顶尖学府;组织中学同学走出国门,参加顶尖大学和联合国总部的夏校,开拓视野。
每年龚校长还会亲自带学生去农村、去特殊儿童学校,让他们跳出固定思维看待世界、思考人生。在她看来,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决定着孩子们的未来。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课程
正如前文所述,华师双语的选修课已达120门,而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就在今年初,这一数据还只是80。之所以会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这么快速的发展,与学校在招聘时就已经考虑到教师的多元能力,如多语种能力、跨学科背景等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在国际教育中,对学校的一大挑战就是优秀外教难觅,而华师双语的56名外教全部持有外籍专家证。龚校长说:“当我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时,招募的不是语言教师,而是课程教师。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课程。”
为了让学校的艺术总监、法国艺术家、中国美院博士马秋毕业后直接加盟华师双语,龚德辉亲自去跑相关部门。而马秋老师也的确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教育体验,让孩子们得以在各个艺术流派的历史长河中学习、借鉴、模仿、创造。
在华师双语,中外教共同学习是常态。事实上,无论是外教还是中教,学校都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而培训类型也囊括境外、境内及体制内的系统培训。龚校长认为,只有在甄别和比较之后,老师才能找到并走出一条正确的路径,也只有融合中外教育体系的精华,才能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教育。
学校还有一组很“漂亮”的师资数据:100%本科,60%硕士,11%博士。但即便如此,校长依然认为老师的成长背景、个人的价值判断及品性气质是影响学生更重要的因素。“当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目标,我们就有了空间,一切都不同了。”值得一提的是,华师双语的教师回签率高达100%,外教流失率则不到20%——这其中还包括学校经筛选不再续聘的。
当被问及给家长们的建议时,龚校长说:不要过早地确立孩子未来的走向,要将重点放在帮孩子建构广泛且宽厚扎实的基础,培养持续的学习力,以及自主的发展力。她建议父母们放下焦虑,尊重教育规律,给孩子适应未来的可能性,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好人,具备作为一个优秀公民的一切素养,包括体育、艺术、阅读、特长、心胸、好奇心、钻研能力以及责任感。
龚德辉说,每一个学校办下来,她都觉得还可以有很多改变,“我并不认为我们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在未来教育的进程中,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这位历经时代变迁却仍着眼未来的教育者,带给孩子及家长最宝贵的,是岁月沉积后,那份清醒而睿智的思考。
想了解更多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家长说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家庭。
夫: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职业汽车设计师;
妻:张娜,上汽大众斯柯达网络发展部经销商培训经理
大女儿:邵宝桐,华师双语学校G4B
二女儿:邵宝岚,幼儿
为什么为孩子选择了华师双语学校?能分享一下你们的择校标准或择校故事吗?
1.华师双语的办校目标:一所影响世界的学校!华师双语学校全体教职团队给人很大的信心。
2.龚校长治学理念、管理能力
3.华师大的品牌效应
4.离家近,几脚油门的距离
择校标准:
学校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机械式、填鸭式教学,先做人,再成才,做到让孩子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择校故事: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嘉定安亭接受高水平教育,也为了让自己能安心地扎根安亭生活和工作,曾经大声疾呼安亭要引进高水平学校。我还帮忙组织了在安亭地区一些重点企业人员孩子入学的需求调研,华师双语学校果断的决策和高效的建校速度,坚定了让孩子在这所学校读书的信心。
择校时,你们最看重学校哪方面的优势?
1.崇高的治校方针
2.著名的校长
3.优秀的师资
4.完善的硬件设施
您认为学校哪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交费系统,之前发生过必须在早上抢着给饭卡充值、其它时间很难付款成功的情况。
开学这几周,孩子对新学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馈?
1.每天都很开心
2.班主任老师很好,班级氛围非常好
3.餐饮有了很大提升
4.很喜欢游泳池等新的设施
-End-
《新校气象》
菁kids 2018 11月刊
更多菁彩内容[点击查看导读]
封面故事
华师双语校长龚德辉:
教育面向未来,而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
青浦平和校长苏晨杰:
根植本土,做放眼世界的“融合教育”
|编者|探校探什么?
|专栏|偏科要紧吗?
|专栏|妈妈走过的路
|话题|补上人生的第一课
|话题|跳一支舞吗?在夏威夷
|在读|当我们谈论“尊重孩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旅行|德克萨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
|美食|怕烹饪肉类?试试简单快手的鸡胸肉吧!
|父子|关于女性成长,家中男性成员如是说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气象》,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